所謂「問題」:
不論何時,當一個人發現自己處於某一個狀態,期望換成另一種狀態的處境下,卻不知怎樣才能達成此一目的,或是!無法立即找出有效可行的反應以資應付,或是!過往的反應之方這時偏無效果,甚至反效果時,就會引發某些漣漪效應。此時「處境者」就會形容自己面臨了一個「問題」。
令處境者得治療與療癒是同義詞,都有鬆綁困頓、化解痛苦、神智復明之立意。
而「認知治療」是根植於「認知模式~訊息處理模式」概念上,立論於人的反應都會受到自己對於事件的觀點所影響,並不是事件本身決定自己感覺到甚麼,而是本身解讀情境的方式直接與此反應有關連。
簡單描述就是:
「我」不是針對[事件]本身起反應
「我」是針對[我對事件的詮釋]起反應(觀點/知見、感受、感覺、作為)
認知治療 基礎與進階這書中有一範例,對此說法清晰可見~
例:想像一個情況,許多人正同在閱讀一段認知治療基礎的文章。
![]() |
圖一:同一事件情境~不同的情緒反應 |
![]() |
圖二:腦海中的想法’對話’意象,亦是情境範圍 |
![]() |
圖三:念這文章不直接等於難過 |
![]() |
圖四:腦海中的想法’對話’心象~也是屬事件情境範圍 |
![]() |
圖五:呵呵!這是知覺情境的硬體範圍 |
故認知治療是一趟往內的旅行,直抵處境者在解讀、詮釋、解釋資訊的源頭,包括著對諸多訊息的定義、條件、法則、概念等,可總稱為信念。源頭也就是指所依據的信念地圖。此地圖可描述為知覺事件情境的軟體設備,沒有它為背景~資料無法顯現其意義,來供處境者解讀使用並且以此反應。
![]() |
圖六:這是知覺情境範圍的真相 |
認知治療主要目標是修正認知的盲點、模糊的知覺、自我的欺騙與迷惘的判斷,同時在這變動的認知歷程中,透過對照能夠漸辨識出真相扭曲下那不合邏輯的思考方式。這治療步驟透過接納敞開、同理的態度來面對「問題」的認知概念地圖。
同時!「處境者」並以願意嘗試錯誤的態度,逐步進入「問題」解決的步驟歷程中,最終將穩穩立於本身的思想地圖核心裡安心地覺知。
這一趟往內探索的旅程,亦可說是「知覺的重組歷程」,它能自然地逐步辨識扭曲、修正認知、化解迷惘並促進作為,也可稱它為療癒的階梯。
它是以平日孰悉的觀點、感受、感覺、作為、問題狀態起步~往回拼圖,試圖了解「我」的反應'信念與處理「問題情境」時的關聯~認知模式的運動與作用,來為進入「動力性的自我了解」的過程奠下動能。
以上論述總結:「認知治療」且可稱之為---「還原認知模式的歷程」,而此歷程是一種可面對「問題」達成目的的處理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