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老談覺察做覺察,彷彿已成了覺察本身.呵!那就來細說說它吧!
在一般辭典與康熙字典中覺察的詞意分別是這樣:
覺 ~~ 名詞:知道和辨別的能力.動詞:明白事理~感受到它. 【說文】寤也。【廣韻】曉也。【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
察 ~~ 動詞:考察'細看'明白.【說文】覆審也。从宀祭聲。【徐鉉曰】祭祀必質明。明,察也。故从祭。
覺察的連貫動作可以這麼說,透過覺而察是方向性的引導,透過察而覺是明白了的發現.故覺是意識的導航器,察是意識的蒐尋器.一個是陽與力,一個是陰與柔.
兩者的合作過程不僅是個藝術,且誕生了"解"~亦稱它為覺悟'領悟 ~ 了解是也.
在一般辭典與康熙字典中領悟的詞意分別是這樣:
領 ~名詞:頸項'才能.'本領.動詞:統率'了解.【說文】項也。从頁令聲。【釋名】領,頸也。以壅頸也。亦言總領衣體,爲端首也。。
悟 ~ 動詞:明白'領會'醒覺.【說文】覺也。从心吾聲。【困知記】無所覺之謂迷,有所覺之謂悟。
統率之意表達了它的重要性,而悟是有所覺之意.是乎在陳述一個互為因果的動態作用力.因覺察而領悟'領悟而覺察,必相伴而行才能相互成就對方.實則是一個無法區隔的動作.除非覺而不察,並非不能察,而是沒有察的方向.
從 [康德 ] 純理性的批判 的這段話,來體會上意.
悟性~若缺乏了內容是空洞的
感性~若缺乏了概念是盲目的
悟性不能見感性不能思
兩者聯合乃成知識
悟是覺也,因覺察而悟.盲目的覺有如空洞的內容.如何能察去察.內容空洞無法發展因覺而解的意象~靈感.如此散漫象徵則概念無法成型,就無所感怎能見呢?
知識是了解內化後的名詞. 是悟性與感性'思與見的孕育而成.
方才適說方向性即是導航器,那方向性可以是一本自助書的脈絡'一段生命歷史的回顧'一個性格模式的釐清'一種情緒'想法的發現'也可以是一個新體驗'目的性也可是方向性!
有所感便是有所見,若無所感也不知已所見.當腦袋說恐懼時,問問怎麼發現它的?在哪裡看見它?開始恐要先暫透過感官性的覺受來發現它.了解也是一樣.
那個了解會經由靈感'透過意象而看到,或透過經歷到那了解的感覺而說見到.
不論哪個先到,它總是結伴而來的.等一等就看見它們全齊了.全齊了的一致性之感,會增進覺察的力道與領悟的納受.
總之!作覺察而學到領悟,因領悟而愛上覺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