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3

自助書的使用


我是一個自助書的愛好與實作者,所以特別鼓勵閱讀,當自己循著一本書的引導,進入它的探討途徑,然後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進行下去,這時突然地在某一個步驟敲進了你的心靈,霎時發現自己質變了~~有一些難以言喻的不同了....,在這條探索的旅程中這各個出乎意料的效果,宛如禪學"當頭棒喝"後的澄明意境.
心理就這樣透過一個個效果的推疊,開啟了對生活的不同認知,因此對生活態度也隨之彈性而有選擇性,有能力成為一個情境情緒的決定者而非被影響者.

從最終的那個決定者而非被影響者來論,可以知道我探索的初心是...我怎會這樣?我怎麼了?但不一定非得這個方向才能開始,但一定得有一個目標才能知道要看哪方面的書籍,也才不會跟著流行轉,我個人的想法是多方面閱讀只能視為閱讀樂趣的表現,而探索自我若只是樂趣或潮流,打轉的可能性會頗大的,也有可能產生一些自我誤解的狀態.

而自助書籍的研修好處是可以隨著自己的腳程前進,一點點地去建構背景知識.對於我們有時參加某些團體課程時或經某些洞見撞擊時,會有意料不到的結網收穫.整個過程都是一種自我陪伴的養成,朝向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藉下面的例子說說書籍系列:
今天觀看在一個節目裡,有一段這樣的對話:甲問乙說[我感覺...嗯!你覺得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有優越感嗎?]乙回答說[ 沒有!因為條件好的還會有更好的,我覺得優越感不是能夠去得到或超越]當甲又想提問時,場上的一位輔助者是心理諮商師問甲說[你在問這問題時你認為他有沒有優越感呢?]甲在試圖解釋卻一再被要求回答時說[有!],此時輔助者則說道[有時候對方的優越感不在對方心理,對方的優越感恰恰在我們自己的心理]

甲從上面的例子中若整理問句,或許可以得到如下:

[我如何讓那人知道他有優越感?]這是屬於想在行為上學習,自己如何增進或改善人際技巧的部份
[我如何排解因著他的優越感帶給我的感覺]此時的感覺就是一般所說的情緒,如討厭'不屑'惱怒'憤怒...等
[我論定何種條件下的人會有優越感呢?優越感相對我而言是什麼意義呢?]這時的關心點在自己的想法上

前兩個提問我將它歸類於療癒系列,後一個提問歸類於探索系列.雖說它們的著重點各異,但發展後頭卻因著背景知識的連結,而會在理解與實作上有相互幫襯之效益.若是想知道自己現階段的適合那類書籍就多聽聽自我的對話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