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0

自我觀照的旅程

(圖一)









初看到這個湖面時滿驚訝,以為顯露的是湖水乾枯的湖底,形似雨季裡的平坦道路,霎時明白這是湖面的一種表現狀態。

在居住湖邊的幾日裡,瞧見了湖面的各式變化,將它與各種心理狀態相連觀看,倒是看出了樂趣且有味呢!

(圖一)的完全靜止近乎僵固狀態,恍若是行為與心理的制式性反應,反正日子是這樣過啊!最多是一句:我沒辦法;我身不由己!!霎時自覺之後依然故我(呵!就是馬照騎'酒照喝'話照說'怨照訴),渾然不覺有何異樣可說的.










心如止水這形容詞的內涵,大多泛指這個情境吧!可這情形無法繼續延續的,不論那霎時的自覺,多麼輕微多麼容易被忽略。這被禁錮的意志所構成的境遇推到極致,終會變得令人無法忍受。









我這是怎麼了?

就是這個由內而出的疑惑呼喚著我~難道我只能這樣?不論忍受痛苦的能力有多高,卻是有其限度的。遲早都會體會出,不論它多麼隱約,一定渴望並相信還有更好的方式才對。









當這個體認越來越深入心房時,便成了心靈的轉捩點。

(圖二)









當初開始回應那個疑惑的呼喚,不再忽視它的同時,其實是懷著不安與恐懼的。雖明白不想依舊卻也還不知所措,何況當時試圖壓抑的,都是一些不想去感覺的感受或事情。

(圖二)可以指出這個階段的狀態,不論是現在的無措或是往內看的預想恐懼’不安全感。在目前的階段,確是一個需要去經驗的層面,去成為感情化的的空間。此時湖面開始變化,雖然有一部分是波動粼粼,也仍無法清澈,但僵固的面積縮小了。

這個階段極不好過呢!或許在某些時刻,自以為地又落入評斷或是推論假想,或是因著善結論的舊習,無法忍受這個未知。









我可以不一樣!

其實是這樣!心理的某一個角落,也會自覺到有時後允許頭腦混亂是必要的,這樣我才可以找到那個超越頭腦而知道的地方。故兩方觀點的拉鋸,令人十足磨心呀!

只要順著允許的動力與覺察的發展,會陸續發現甚麼與理解領悟它的。呵!這將是個必然。 


(圖三)










(圖三)完全表達出這個進程,原本僵固的部分也開始波動了,而另一部分開始轉變成清澈,且可反照的鏡面了。也就說我能夠開始觀照部分內外的自己了。可說是喜懼同感的一刻呢!


現在,感受這個變化的具體經驗,更會用此鼓勵自己,利用這個過程來做整合。並再持續給出更多空間,讓這個微妙的整合繼續發生時,會發現自己人格的某些粗糙面漸漸在消失中。

相對的,對那仍是波動混濁的那些部分,也會因著這個經驗,有著不同與往的面對方式。









就用這樣地進入形式事件裡,並且在每一件事裡:內外觀照~整合~理解著。這並不是任憑私意或舊習把它看成正向的,而是帶著這一路的發現與了解來看待它。

(圖四)
(圖四)表現出湖面成鏡的深度層次,清晰且內外一致的表達,亦如此時的自己。這份[知道自己]的能力,將表達出真實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