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是長達六百餘頁的正文,以第一人稱的對話方式解析人類的痛苦與世界的虛無,它披著基督教的外衣,字裏行間卻處處流露東方宗教的玄機,自成一家之言。它的理論基礎雖然相當抽象,目的卻十分具體,旨在治癒心靈的創傷,化解人生的痛苦,回歸真愛(神)之源。
第二部「學員練習手冊」中提出一套三百六十五個練習,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轉變我們深藏不露卻根深柢固的錯誤信念。它主張「境由心造」,人間的痛苦都是出自人心的「無明妄念」,故治本之道不是消極的悔罪消業,而是積極地改變我們心中的錯誤信念才是正著。
在尋求治癒的過程中,我到處學習,但很快便發現了,唯有內心徹底轉變,才可能改變外在的環境。這一部「課程」為所有的心理技巧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架構,稱得上是一部「靈性心理學」。它引領我們以不同的眼光去看自己,認識世界,它以及具體的步驟教我們聆聽內在的智慧,懂得如何快快樂樂地活在人間。
1957 比爾賽佛(William Thetford)接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長 老會醫學中心心理學系主任。
1958 海倫舒曼(Helen Schucman)是猶太人,診療心理學副 教授,受聘為 比爾主持心理實驗部門。
1965 比爾目睹心理學學府內的權利傾軋,痛心地說出:「 一 定還有更好的一條路可走」,得到海倫的支持,開啟了 海倫一連串非比尋常的經歷。
1965 十月,海倫聽到聲音:「這是闡述奇蹟的課程,請妳記錄下來」海倫極力抗拒,最後在比爾的鼓勵下,開始了長達七年的筆錄「天音」的 歷程。
1968 10月完成「正文」
1969 5月至1971年2月完成「學員練習手冊」。
1972 4月至7月完成「教師指南」。
1972 筆錄完成後,束之高閣,成為他們「不可告人之秘」。
1973 春天,肯尼斯(Kenneth Wapnic)閱讀了這份資料,隨即取消原有的修行計畫,與比爾、海倫一起研究,並與海倫進行文字校訂。
1974 校訂完畢。他們認定這部資料過於深奧且絕對化,非一般人所能領會,故以為此書只是為寥寥數人而設,再度束之高閣。
1975 社交廣闊的茱麗(Judy Whitson)出現,將這份資料以 打字照相版複印300冊供不應求
1976 茱麗遵循內心的指示,改組原有的「心靈平安基金會」,正式出版<奇蹟課程>。海倫與比爾拒絕署名,力斥任何「主導」的角色,決定讓 此書自行發展。
1977 海倫在肯尼斯的鼓勵下,繼續筆錄「心理輔導」及「頌 禱」等短篇資 料。
1981 海倫去世。
1983 肯尼斯實現海倫的託付,成立「奇蹟課程基金會」, 為讀者解說「課 程」的要旨。
1988 比爾去世。
資料來自 奇蹟課程中文部 http://accim.org/jj/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