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9

平等心之練習

首先是心智的學習/教導

首先, 辨別出哪些事情是你贊同的, 哪些事情是你不贊同的, 然而平衡每一個正負電極. 心智涵蓋一切事物, 因此, 你必須在你裡內發現這完整性.

第二個心智鍛鍊是接受你意識裡內的完整性, 身處極性的生物無法有意識地挑選不同的屬性, 因此在角色建構的過程中, 造成一些阻礙與困惑在原已扭曲的心智複合體中. 每一個接受都舒緩一些由批判造成的扭曲

第三個心智鍛鍊是第一個的重複, 但向外觀察其同胞, 在每一個體中存在完整, 因此, 有能力去理解每一平衡是必須的, 當你看到耐心, 你有責任在心中鏡射出沒耐心, 同時理解耐心/沒耐心. 同理 當你看到沒耐心, 你的心智理解那是沒耐心/耐心. 我們用這個做為一簡單的例子, 大多數的心智配置(configuration)有許多面相, 了解自我與他人的極性是很微妙的工作.

第四步是接受他人的極性, 對應到第二步, 這是學習心智鍛鍊的前四個步驟.

第五步觀察心智的地理與幾何關係, 及其比例, 延伸到其他心智, 大眾心智, 以至無限心智.

學習/教導的第二個領域

是研讀/理解 身體複合體, 善加了解你的身體是必須的, 使用你的心智去檢視感覺, 傾向(biases), 你們稱為情感, 是如何影響身體的各個部分, 同時了解身體的極性並接受它們是必須的, 你對心智所做的工將會重複地在肉體上顯現.

身體是心智的造物, 它有其偏差, 必須先完全了解你在生物上的偏差, 然後允許相反面的偏差呈現, 才得以找到並理解完整的表達.

當身體獲得平衡, 個人的工作完成, 接下來的工作是將這樣的認知延伸到你所遇到的其他自我(other-selves), 你將再次發現需要最細微的辨別力才能充分地掌握到牽涉其中的極性複合體..
最簡單的例子是了解每個生物男性是女性, 每個生物女性是男性. 這是個簡單的例子, 然而, 幾乎在每一個案中, 當你嘗試去理解自我或其他-自我的身體, 你將再次發覺需要最微細的辨別以充分掌握涉及其中的極性複合體.

 第三個領域

是靈性複合體, 就心身靈而言, 它包含扭曲程度最少的力場與意識. 探索及平衡靈性複合體確實是你們學習/教導過程中最漫長, 最微細的部分.

我們可以將心智視為一顆樹, 心智控制身體, 當心智能凝聚於平衡點, 身體就能適應各種偏差或扭曲, 使器皿保持平衡狀態, 此時, 器皿便準備好進行更偉大的工作.

那便是風與火的工作, 靈性體是條路徑, 或管道; 當身體與心靈開啟, 能接納一切時, 靈性變成一個往返的運輸工具(shuttle)或通訊者, 它將個體的能量/意志向上送, 同時將創造源頭的火與風向下送.

醫療的能力, 或其他器皿歸類為超自然的能力, 都受到這通往智能無限的運輸工具的影響. 在你們的次元平面上, 有許多隨機的洞口或大門通往靈性能量場, 有些時候, 攝取化學藥品, 比方說LSD*, 能夠隨機但無法控制地, 接上不同能量的源頭.

他們不一定是願意服務的人們. 謹慎且有意識開啟這管道的人能夠以更可靠的方式去服務. 對於醫者而言, 這是尋常的方式; 但對其他人而言, 看起來卻是奇蹟. 對於謹慎開啟通往智能無限大門的人而言, 這是普通的事情, 是事情本然的面貌, 生命的經驗被改變了一些, 偉大的工作持續進行著.

(*譯註: LSD在此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的縮寫, 一種強力的迷幻藥..)
此時, 我們覺得這些練習對於你們初學者已經足夠. 未來, 如果你們覺得已經完成這些習題, 我們會指引你們關於醫療更精確的認知.

發問者:  , 可以讓讀者練習之後能加速朝一的法則前進?

RA: 我是Ra.

練習一:

在你們的幻象中 這是最核心 最有用的練習. 此刻蘊含著愛. 那是此密度的 課程/目標. 這練習就是有意識地在覺察與 理解變貌中, 看到那愛. 第一次的嘗試是基石, 在這選擇之上 將累積該實體餘生之生命經驗.

第二次在此刻尋求愛 開始加成的效果, 第三次的尋求強化第二次, 第四次強化 或倍增第三次. 跟先前呼求的強化方式相同之處在於 會有一些能源的漏失 因為個體在尋求時 不夠誠心產生的扭曲. 無論如何, 自我有意識的宣言 表明尋求愛的渴望是件如此核心的意志行動, 因此, 能源的漏失在比例上是微不足道的.

練習二:

宇宙是一個存有. 當一個心/身/靈複合體 觀看另一個 心/身/靈複合體, 看見造物者. 這是個有益的練習.

練習三:

注視著鏡子, 看見造物者.

練習四:

注視著每一實體週遭的一切(Creation), 看見造物者.
這些練習的基礎或先決條件是養成冥想, 沉思, 或禱告的嗜好. 先有這樣的態度, 這些練習才能夠進行. 若沒有這樣的嗜好, 資料無法沉入心智之樹的根部, 也就無法啟動身體 使之變得高貴, 進而接觸靈性.

           【資料來自一的法則 http://www.geocities.com/terahsu/index.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