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0

心靈立體層次圖示 ~ 專有名詞簡要















專有名詞簡要 ~~ 依據[榮格心靈地圖]的內容


[心靈]: 包括意識、個人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的概括性名詞。集體無意識:是指心靈層面的未知之統稱.











[自我]: 意識的中心也就是我


[自我意識]: 以自我和「我」為中心,由容易被接觸的思想記憶和感情組成的心靈部分。

[無意識]: 在意識覺察外的心靈部分。無意識的內容由被壓抑的記憶與素材,如思想、意象及情緒等從未被覺察到的內容所組成。無意識分成個人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 前者包含情結,後者則有原型意象與本能類群安居其中。

[情結]: 帶有個人無意識色調的自發內容,通常是因為心靈傷害或巨痛造成。

[人格面具]: 個人與社會間的心靈介面,它構成個人的社會認同。

[陰影]: 性格中被排斥和不能被接受的面向,他們被壓抑,形成自我之本我理想和人格面具的補償結構。

[原型]: 想像思想或行為與生俱來的潛在模式,可以在所有時代和地方的人類身上找到。

[原型意象]: 人類共通的心靈模式,不論是精神的或行為的。原型意象可在個人夢境,以及如神話、神仙故事和宗教象徵等文化素材中找到。

[本能]: 心靈能量的先天來源,以身體為基礎,是由心靈某個原型意象塑造建構的。

[本我]: 所有原型意象的源頭與中心,也是我們對結構、秩序與全體,與生俱來之心靈傾向的源頭與中心。(圖中指存在)

[外向]: 一種意識的慣性態度,喜好積極參與客體,並縝密的檢視他們。
[內向]: 一種意識的慣性態度,偏好內省,以及建立對客體縝密檢視的關係。

[投射作用]: 無意識心靈內容的外顯,有時是為了防衛的目的(如陰影),有時是為了發展整合的目的(如阿尼瑪和本我)。

[意象]: 某項客體如父母親的心靈象表或形象,不可以實際的客體混淆。

[補償作用]:自我意識與無意識尋求平衡的自律動態過程,它也孕育了個體化和朝向全體發展的進步。

[全體]: 窮一生歷程之發展,對心靈的複雜性與完整性所浮現的感覺。
[個體化]: 導致對全體覺察的心靈發展過程不要與個人主義混淆

[同時性]:兩個事件的有意義巧合,一項是內在心靈的事件,另一項則是外在物理的事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